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 页 > 行业动态
11 月生猪市场:价格起伏与未来展望
发布时间:2024-11-21 11:21:54 来源:现代畜牧网 作者:豆包 浏览次数:

 一、11 月生猪价格走势

  进入 11 月份,国内生猪价格呈现持续回落态势。全国外三元均价由 17.3 元 / 公斤一路回落至 19 日的 16.0 元 / 公斤附近,降幅达 7.5%。从市场数据来看,11 月 20 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为 16.27 元 / 公斤,猪价较昨日上涨了 0.23 元 / 公斤,环比下跌 6.01%,同比上涨 8.25%。同时,全国内三元和土杂猪均价也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此外,11 月 20 日全国可监测的 31 个省 / 市 / 自治区中,猪价走势为 30 涨 0 平 1 跌,呈现出止跌上涨的走势,当前国内猪价呈 “北稳南强” 态势,北方猪价低触底后反弹,市场迅速升温。猪价上涨主要受两方面支撑:一是生猪价格低引发猪场扛价,抵触低价情绪增强;二是寒潮带动猪肉消费回升,屠企订单增加。然而,生猪供应压力仍存,整体市场缺猪难度一般。预计未来 1 - 2 日猪价将继续震荡走高,但需警惕规模猪企出栏压力,谨慎选择出栏时机。
  11 月 19 日消息,截至 11 月 18 日,全国外三元生猪交易均价为 15.99 元 / 公斤,环比下跌 0.02 元 / 公斤,自 5 月 22 日起,该均价首次低于 16 元 / 公斤。养殖端出栏积极性高,生猪供应充足,致使 11 月猪价下降。上周末全国各地气温下降,终端需求有所恢复,全国代表屠宰企业屠宰量为 16.72 万头,较上周五增长 3.34%。考虑后期气温仍会下降,且月末南方腌腊陆续开启,猪肉消费有提升空间,预计 11 月下旬生猪需求或逐步增加,对猪价支撑作用将增强。
  二、价格回落原因分析
  (一)二次育肥补栏热情消退
  二次育肥补栏热情消退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标肥价差收窄使得二次育肥的利润空间被压缩。随着市场的变化,标猪与肥猪之间的价格差距逐渐缩小,这使得养殖户进行二次育肥的动力减弱。其次,市场预期下降也对二次育肥产生了影响。近期生猪价格持续回落,市场对未来猪价的走势并不乐观,养殖户担心进行二次育肥后可能面临更大的风险。此外,猪病的影响也不可忽视。非瘟、蓝耳、腹泻等疾病范围有扩大趋势,猪源质量受到些许影响,这不仅增加了养殖成本,也让养殖户对二次育肥更加谨慎。
  (二)生猪产能增加
  生猪产能增加是导致价格回落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数据显示,今年的母猪产能整体恢复较快,到三四月份就已经恢复起来了。与年初相比,生猪供应量增加大概 20%-30%。母猪产能的增加直接带动了生猪整体供应的增加。一方面,母猪数量的增多意味着仔猪的供应也会相应增加。按照生猪的生长周期,这些仔猪将在未来几个月陆续出栏,进一步增大了市场的供应压力。另一方面,随着生猪产能的增加,市场上的竞争也更加激烈,养殖户为了尽快出栏,可能会降低价格,从而导致猪价回落。
  (三)气温偏高影响腌腊需求
  气温整体偏高对猪价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腊肉腌制温度一般需要在 15 摄氏度以下,而近期全国气温整体偏高,所以腌腊需求启动较慢。一般来说,我国腌腊需求集中在四川、湖南、贵州等南方省份,近年来,腌腊需求向北扩展,但由于气温偏高,北方省份的腌腊需求也受到了抑制。腌腊需求启动较慢,导致猪肉消费量没有如预期那样增加,市场上的生猪供应相对过剩,从而使得猪价下跌。从历史数据来看,腌腊季到来和猪价上涨并不高度相关。在过去二十三年的价格里,腌腊季这三个月生猪价格对应的上涨和下跌的年数几乎各半。这也说明,腌腊需求对猪价的影响并不是决定性的,猪价的走势还受到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
  三、11 月下旬市场预测
  (一)供需双增局面
  从养殖端来看,目前养殖端出猪整体呈现北稍快南偏慢的变化节奏。随着下旬气温继续下降,北方点状猪瘟疫病仍是促使毛猪出栏加快的催化剂。在北方地区,养殖户出于对疫病风险的担忧,可能会加快出栏速度,从而增加市场上的生猪供应量。
  而从消费需求方面,随着气温的降低,南方腌腊活动有望逐步开启。根据往年变化规律,当南方气温降至 0 - 10 度区间时,腌腊活动基本开启,肥猪需求逐步增大对标猪价格形成支撑。此外,随着年末临近,各类节日和聚会增多,猪肉消费需求也将进一步增加。因此,11 月下旬市场将呈现供需双增的局面。
  (二)均价重心或小幅上移
  综合考虑 11 月下旬的市场供需情况,预计猪价区间震荡,均价重心或较中旬小幅上移。一方面,虽然养殖端出栏速度加快会增加市场供应,但消费需求的增加也将对猪价形成一定支撑。尤其是南方腌腊需求的启动,将在一定程度上拉动猪价上涨。另一方面,从历史数据来看,11 - 12 月份重点屠宰企业开工率基本维持在 5% - 10% 的提升幅度。这意味着随着需求的增加,屠宰企业的开工率也将上升,进一步促进猪肉的流通和消费。
  然而,猪价的走势仍存在不确定性。农业农村部的生猪产业监测预警首席专家王祖力强调,后市行情分析仍存在不确定性,包括冬季可能发生的疾病和市场情绪波动。例如,如果冬季猪瘟等疾病大面积爆发,将严重影响生猪的供应和价格。此外,市场情绪也会对猪价产生影响。如果养殖户和消费者对猪价的预期发生变化,可能会导致猪价出现波动。
  总的来说,11 月下旬猪价有望在供需双增的局面下区间震荡,均价重心或较中旬小幅上移,但仍需密切关注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四、未来趋势展望
  随着南方腌腊需求的大幅增加以及元旦、春节双节对消费的提振,猪价有望止跌回升。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预计,11 月底开始,猪价可能会止跌回升,在双节之前呈现季节性上涨趋势。
  从南方腌腊需求来看,一般 11 月底到 12 月进入腌腊的高峰期,尽管腌腊需求更多是带动需求的温和增长,但仍能在一定程度上支撑猪价。比如在四川、湖南、贵州等传统腌腊需求集中的南方省份,随着气温逐渐降低,腌腊活动将逐步展开,对猪肉的需求会明显增加。同时,近年来腌腊需求向北扩展,山东、河北等北方省份也会有一定的腌腊需求,进一步拉动猪肉消费。
  双节对猪价的支撑也不可忽视。元旦、春节作为重要的传统节日,猪肉消费占比较大。以春节为例,一户家庭在腊肉、排骨、香肠、新鲜猪肉等方面的消费至少 1000 元,春节猪肉消费占全年居民猪肉消费三分之一,且集中在元月份消费,这将有力地支撑生猪价格稳定,也支撑着猪肉价格稳定下来。
  然而,猪价涨幅会比较温和。一方面,第四季度商品猪出栏逐月增加,今年的母猪产能整体恢复较快,生猪供应量增加大概 20%-30%,与年初相比,供应压力较大。另一方面,虽然消费需求有所增加,但从历史数据来看,腌腊季到来和猪价上涨并不高度相关,涨跌几乎各半。而且,即使在双节期间,消费的增长可能也难以完全消化增加的供应量。
  对于养殖户而言,在元旦、春节之前,如果猪价出现季节性的回升,应顺势出栏,不要压栏,及时锁定利润。同时,市场参与者也应密切关注各种不确定因素,如冬季可能发生的疾病和市场情绪波动等。冬季猪瘟等疾病若大面积爆发,将严重影响生猪的供应和价格。市场情绪的变化也可能导致猪价出现波动,因此需要保持理性,根据市场情况做出合理决策。
全国肉类工业科技情报中心站 肉类工业杂志社 地址:中国湖北武汉市江岸区堤角前街15号
电话:027-82319036 82359099 82359199 传真 :82319036 备案号:鄂ICP备14000012号-1 技术支持: 捷讯技术 后台管理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231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