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 页 > 行业动态
生猪市场:波动中的现状与未来
发布时间:2024-11-21 11:20:46 来源:现代畜牧网 作者:豆包 浏览次数:

 一、生猪市场现状概述

  当前生猪期价震荡运行,生猪产能接近农村部给到的绿色区间上沿,虽产能回升带来价格回落,但结合偏低饲料成本,养户仍有利可图。养殖端补栏进度依旧偏慢,预计当下产能格局将维持一段时间。
  生猪市场的现状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供需关系来看,产能接近绿色区间上沿意味着供应相对充足,这是导致价格回落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偏低的饲料成本又为养殖户提供了一定的利润空间。据相关数据显示,玉米和豆粕作为生猪饲料的主要成分,其价格的波动会直接影响养殖成本。目前,本年度饲料成本处于较低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养殖户的压力。
  养殖端补栏进度偏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方面,非洲猪瘟等疫病的威胁仍然存在,养殖户对补栏持谨慎态度。疫病的爆发可能导致生猪大量死亡,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仔猪供应量相对较少且价格较高,加大了养殖风险。例如,在一些地区,仔猪价格居高不下,使得养殖户在考虑补栏时不得不权衡成本与收益。此外,复养的难度和复杂程度也让很多养殖户望而却步。
  预计当下的产能格局仍将维持一段时间。这意味着未来猪价可能会继续在成本线上给到一定利润的区间之中。但市场的不确定性仍然存在,如天气因素、政策调控等都可能对生猪市场产生影响。例如,北旱南涝的天气状况可能导致小飞抬头,影响生猪养殖;政府的补贴、税收等政策也会直接影响市场供需关系,进而影响猪价。总之,生猪市场的未来走势仍需密切关注各种因素的变化。
  二、期价震荡原因分析
  (一)供需关系变化
  当前生猪供应快速增加,主要原因在于前期产能的逐步释放。随着生猪产能接近农村部绿色区间上沿,市场供应量不断攀升,这直接导致了现货价格加速下跌。同时,市场对四季度价格较为乐观,主要是因为冬至前二次育肥出栏窗口期临近,养殖户期望在这个时期获得更高的收益。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未来供应增长明显,一方面,大型企业为完成年度出栏计划,预计在四季度会增加出栏量;另一方面,中小散户在前期进行的压栏增重和二次育肥补栏的生猪也将在这个时期出栏。
  然而,目前主要需观察消费复苏情况。虽然四季度通常是生猪消费旺季,但消费的增长幅度仍存在不确定性。从近期的市场表现来看,气温高于往年同期,南方腌腊需求未集中进行,生猪需求增速偏慢。此外,猪肉消费量下滑,猪肉价格也呈下滑态势,说明消费对于价格的支撑力度比较有限。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截至 11 月 5 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为 24.40 元 / 公斤,比 4 日下降 0.6%。
  (二)市场预期影响
  市场参与者对三季度生猪供应偏紧预期较强,主要是基于前期能繁母猪存栏量的变化以及育肥周期的推算。从能繁母猪存栏看,三季度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 4062 万头,处于产能调控绿色合理空间的上线。按照 6 个月的育肥周期计算,正好对应秋冬消费旺季,市场供需匹配度比较好。因此,市场参与者普遍看涨情绪持续,养殖企业也顺势挺价助推生猪价格上涨。
  然而,消费淡季需求难以支撑持续上涨。虽然 5 月份以来,随着气温升高,猪肉消费进入了传统淡季,但由于生猪供应减少,支撑猪价持续震荡上涨,在成本支撑下,猪肉价格同步上涨。但实际上,期间虽有五一假期和端午假期短暂性支撑需求增加,但难以支撑猪肉价格进入持续上涨。例如,2024 年上半年,全国白条价格呈震荡向上的走势,均价在 19.88 元 / 公斤,环比微涨 0.66%,同比上涨 7.05%。但进入消费淡季后,价格涨跌波动明显,整体仍是偏强为主。当前我国生猪屠宰行业产能集中度低,发展进程缓慢,屠宰企业偏多,导致内卷严重,在生猪行业的话语权逐渐减弱。致使猪肉价格在消费淡季的情况下,受成本增加的压力,被动跟涨。
  三、产能接近上沿的影响
  (一)价格回落与利润空间
  当生猪产能接近绿色区间上沿时,市场供应相对充足,这无疑会对价格产生下行压力。然而,本年度偏低的饲料成本成为了养殖户的 “救命稻草”。以豆粕为例,2024 年上半年豆粕市场价格震荡走弱,当前价格油厂已处于亏损状态。截至 6 月 28 日,国内豆粕现货均价为 3268 元 / 吨,较年初下调 613 元 / 吨,跌幅达 15.79%。玉米价格也呈现先跌后涨走势,二季度全国玉米均价为 2312.04 元 / 吨,较一季度跌 0.2%,同比跌 14.25%。饲料原料价格整体下行,为养殖端打开了盈利空间。按照目前猪价以及饲料成本来看,当前养一头猪的育肥饲料成本为 898 元,属于年内较低水平。而饲料养殖成本占整体生猪养殖成本的 65% 左右,其价格走低有利于养猪企业缩减成本。在这种情况下,虽然产能接近上沿使价格回落,但低饲料成本保证了养户仍有一定利润,当前猪价确实处于成本线上给到一定利润的区间之中。
  (二)未来价格走势
  随着生猪养殖行业集约化的发展,猪周期变化受到了显著影响。行业集中度提升,集团厂市占率不断提高,逐步影响着猪周期的变化。预计我国的生猪产能也将趋于稳定,整体价格的波动将趋于平缓,猪周期的时间长度或也将有所减少。从长期来看,预计明年猪价波动区间将缩小。当前生猪产能接近绿色区间上沿,养殖端补栏进度慢,当下产能格局维持可能使猪价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如果当下的产能格局得以延续,预计明年的生猪价格或将围绕养殖成本区间波动运行。例如,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司长万劲松表示,受猪肉消费较往年偏弱、生猪供应阶段性增加等因素影响,近期国内生猪价格有所回落,各方分析认为,当前国内生猪产能总体处于合理区间,预计 2023 年价格波动幅度会比 2022 年小一些。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未来猪价波动区间缩小的趋势。
  四、补栏进度缓慢原因
  (一)疫情风险担忧
  非洲猪瘟自爆发以来,给生猪养殖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尽管当前非洲猪瘟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控制,但威胁依然很大。许多养殖户对非洲猪瘟心有余悸,不敢轻易补栏。一旦疫情再次爆发,可能会导致生猪大量死亡,给养殖户带来惨重的经济损失。
  复养的难度和复杂程度也让一般养猪人难以承受。为了防止非洲猪瘟的传播,养殖户需要采取一系列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如加强人员进出管理、车辆消毒、物资管控等。这些措施不仅增加了养殖成本,还对养殖户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一些规模较小的养殖户可能无法承担建设高标准生物安全设施的费用,也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来指导和执行生物安全措施。
  (二)仔猪供应问题
  上一轮猪价行情低迷和非洲猪瘟的影响,导致母猪伤亡惨重。这使得仔猪供应量大幅减少,市场上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仔猪价格也因此水涨船高,变得非常昂贵。
  以当前市场为例,仔猪价格已经从去年的二三百元一头,涨到了如今的一两千元一头。按照 50 头生猪规模的小型养殖户来算,仅猪仔这一块补栏就需要七八万的资金。加上饲料、防疫等费用,没有个十几万是搞不定的。对于很多养殖户来说,这样的成本实在太高,加大了养猪的风险。
  (三)政策不确定性
  限养和禁养区域不明确,让养殖户处于观望状态。养殖户担心一旦建好猪场,却被划入禁养区域而面临拆除的风险,这使得他们在补栏决策上更加谨慎。
  同时,市场上仔猪价格高企,养殖户资金不足也是补栏进度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经历了去年疫情的冲击,很多散户亏损严重,目前没有足够的资金用于补栏。而且,国家虽然出台了一些鼓励养猪的政策,但政策的具体落实和效果还存在不确定性,这也让养殖户不敢贸然行动。
  五、未来展望
  (一)供需变化趋势
  从供应方面来看,当前生猪产能接近绿色区间上沿,虽然养殖端补栏进度依旧偏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若市场行情有所好转或政策激励力度加大,补栏进度可能会有所提升,从而增加未来的生猪供应量。然而,考虑到非洲猪瘟等疫病的潜在风险以及养殖成本的波动,供应的增长幅度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从需求方面分析,随着经济的逐步复苏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猪肉消费需求有望稳步增长。特别是在节假日等消费旺季,猪肉的需求通常会出现明显的上升。但同时,消费者对肉类的选择也越来越多样化,鸡肉、牛肉等其他肉类产品的竞争也会对猪肉需求产生一定的影响。据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牛肉和羊肉的消费量逐年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猪肉的消费市场。
  (二)政策调整影响
  政府在生猪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政策的调整对市场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一方面,政府可能会通过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养殖户扩大生产,增加生猪供应。例如,对购买仔猪、建设养殖设施等给予一定的补贴,降低养殖户的成本,提高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另一方面,政府也会通过加强市场监管、调控猪肉储备等方式来稳定市场价格,保障消费者的利益。
  此外,环保政策的实施也会对生猪养殖行业产生影响。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养殖户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环保设施建设,这可能会增加养殖成本。但从长远来看,环保政策有助于推动生猪养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三)疫情防控挑战
  非洲猪瘟等疫病的防控仍然是生猪养殖行业面临的重大挑战。一旦疫情爆发,不仅会导致生猪大量死亡,还会影响市场信心,进而对猪价产生巨大的冲击。因此,加强疫情防控至关重要。养殖户需要严格落实生物安全措施,加强猪舍的消毒和管理,提高猪群的免疫力。同时,政府也应加大对疫情防控的投入,加强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处置疫情。
  总之,生猪市场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不确定性,但也蕴含着一定的机遇。只有持续关注供需变化、政策调整及疫情防控等情况,养殖户和相关企业才能更好地应对市场挑战,把握发展机遇,实现生猪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
全国肉类工业科技情报中心站 肉类工业杂志社 地址:中国湖北武汉市江岸区堤角前街15号
电话:027-82319036 82359099 82359199 传真 :82319036 备案号:鄂ICP备14000012号-1 技术支持: 捷讯技术 后台管理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231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