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 页 > 行业动态
散户持续退场,原因几何?环保、疫病、猪周期影响大
发布时间:2025-03-25 09:51:55 来源:中国猪业 作者:中国猪业 浏览次数:

 2015年以来,我国养猪业经历了从散户主导到规模化集约化的深刻转型。数据显示,生猪养殖规模化率(年出栏500头以上)从2015年的不足40%提升至2023年的68%,2024年已突破70%‌。这一过程中,中小养殖户(年出栏500头以下)数量持续下降,2023年全国散户数量较2018年减少41%,部分地区退出比例高达80%‌。行业集中度提升的背后,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环保政策高压与合规成本攀升‌   自2015年新《环境保护法》实施后,养殖业面临严格的环保监管,包括禁养区划定、粪污处理设施强制配备等要求。中小养殖户因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难以承担环保改造成本,被迫关停。例如,2023年西南地区部分省份散户退出比例达50%-80%,主要因环保合规压力导致‌。大型规模场则通过集中化粪污处理、种养循环模式降低成本,形成竞争优势‌。   ‌非洲猪瘟疫情的毁灭性冲击‌   2018年非洲猪瘟传入我国后,中小养殖户因生物安全水平低下成为疫情重灾区。据调研,疫情导致云南、贵州等地散户产能损失超50%‌,而头部企业通过封闭式管理、智能监控系统将疫病损失降低70%‌。疫情常态化下,散户防疫能力不足进一步加速退出‌。   ‌猪周期波动加剧经营风险‌   中小养殖户对市场信息敏感度低,抗风险能力弱,受价格波动影响较大,且应变能力相对较弱。如:2023年生猪价格跌至7元/斤以下,当时受豆粕价格较高的影响,温氏股份、神农集团等规模猪场的养猪成本也都在8.1-8.4元,散户养殖成本普遍高于8元/斤,亏损压力显著‌,养殖户只能通过压栏来等待猪周期的好转。但养殖成本与料肉比的压力,乃至资金压力,使得中小养殖户很难度过一个漫长猪周期的低谷期。往往是养殖户卖猪的资金,还完饲料、兽药等债务后,所剩寥寥,甚至还要自掏腰包补齐欠款,使得中小养殖户对后期的养殖信心不足而退出养猪。   2024年,为了节约养殖成本,规模场通过低蛋白日粮技术、数字化管理将成本控制在12-13元/公斤,而散户因技术缺乏成本仍高达16元/公斤以上‌,使其失去市场竞争的优势和动力而选择退出。   ‌规模化企业的扩产影响‌   在养殖过程中,头部养猪企业凭借资源整合能力和资本优势,成就了新技术、新设备的快速应用‌:牧原、温氏等企业通过自建饲料厂、智能环控系统降低边际成本,2024年TOP10猪企出栏量占比已超22%‌。规模养殖企业开始了‌全产业链布局‌,从饲料加工到冷链物流的垂直整合,这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散户的议价空间。2024年玉米、豆粕期货价格分别下跌14.17%和18.85%,集团企业可以通过期货方式锁定远期价格,通过套期保值等分散原料的采购成本,但散户难以通过集中采购享受成本红利‌。散户均因成本压力放弃养殖。   中小养殖户退出路径与行业影响   ‌中小养殖户退出养猪的路径也有多种,一种是彻底退出‌;2023年散户数量较2015年减少62%,约90%为年出栏500头以下养殖户‌。二是‌加入合作社‌;通过联合采购、共享防疫资源降低成本,但成功率不足20%‌。三是‌转型特色养殖‌:如藏香猪、成华猪等地方品种,2022年四川特色风味猪出栏量达400万头,但仍面临品牌溢价不足、渠道受限等问题‌。   结语   中小养殖户的退出是行业集约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未来养猪业将呈现“头部企业主导+特色家庭农场补充”的二元格局,而政策需在促进规模化的同时,适当关注中小规模养殖户的发展,保障生猪产业的链韧性。

全国肉类工业科技情报中心站 肉类工业杂志社 地址:中国湖北武汉市江岸区堤角前街15号
电话:027-82319036 82359099 82359199 传真 :82319036 备案号:鄂ICP备14000012号-1 技术支持: 捷讯技术 后台管理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231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