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 页 > 行业动态
猪肉价格在越南狂飙,中国养猪巨头纷纷瞄准越南
发布时间:2025-03-24 15:54:23 来源:猪场动力网 作者:猪场动力网 浏览次数:

 受到非洲猪瘟疫情影响,从春节之后,越南猪肉价格一路狂飙,瘦肉价格达到了160,000越南盾每公斤(49.08元人民币)。与此同时,国内养猪巨头纷纷将目光投向越南,2025年3月,牧原股份一则重磅消息引爆行业——其子公司瑞谷国际农产有限公司正式在越南胡志明市设立"越南牧原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5万美元。   猪肉价格在越南狂飙   猪肉价格在越南胡志明市一路“狂飙”。家住在胡志明市第三郡的黎氏梅无奈表示,已经有将近一周的时间不敢为家庭买猪肉,因为猪肉的价格每天都在上涨,如今猪肉对于低收入家庭而言,正逐渐成为奢侈品。   目前,猪肉培根肉的价格已飙升至170,000越南盾每公斤(约合52.15元人民币),瘦肉价格也达到了160,000越南盾每公斤(49.08元人民币)。与两周前相比,零售猪肉价格根据不同部位上涨了20,000-50,000越南盾每公斤。   猪肉价格上涨的背后,是复杂的市场供需因素。   从供应端来看,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仍在持续。许多农民因担心疫情风险,不敢扩大养殖规模,甚至减少了生猪存栏量。   胡志明市第九郡的一家小型肉类贸易商阮女士透露,她以前每天能进口约130-150公斤猪肉,但现在只能进口约60-70公斤,货源极度紧张。   Vissan动物产业公司副总经理阮先生也表示,自10月初以来,生猪价格已上涨了34%,从45,000越南盾每公斤飙升至60,000越南盾每公斤。   此外,随着春节后餐饮行业逐渐恢复营业,对猪肉的需求进一步增加。但由于生猪供应不足,市场上猪肉供不应求,推动价格不断走高。   据预测,如果生猪供应短缺的情况得不到改善,胡志明市传统市场上的猪肉价格可能会继续攀升,甚至有望达到200,000-250,000越南盾每公斤,这将比去年同期高出2-3倍。   面对猪肉价格的大幅上涨,越南政府也在积极采取措施。相关部门正在密切关注猪肉市场动态,协调企业增加冷冻猪肉进口,并鼓励消费者增加对鸡肉、鸭肉、牛肉等替代肉品的消费。   同时,政府呼吁养殖户在做好疫病防控的前提下,适当扩大养殖规模,以缓解猪肉供应紧张的局面。但从目前情况来看,要使猪肉价格恢复到合理水平,仍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努力。   中国养猪巨头纷纷瞄准越南   2025年3月,牧原股份一则重磅消息引爆行业——其子公司瑞谷国际农产有限公司正式在越南胡志明市设立"越南牧原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5万美元。这家全球最大生猪养殖企业,终于将目光投向了东南亚这片充满机遇与挑战的"猪肉战场"。   为什么是越南?三大战略密码暗藏玄机   1.非瘟危机下的技术刚需   越南生猪养殖业正遭遇"至暗时刻":2024年非洲猪瘟疫情导致超5.7万头生猪扑杀,产能缺口高达20%。牧原凭借国内积累的"防疫三件套"——楼房养猪技术、智能巡检机器人、4层空气过滤系统,精准击中当地养殖户痛点。BAF越南农业公司甚至直接将牧原的楼房养猪模式写入战略规划,目标到2030年实现年出栏1000万头。   2.人口红利催生的消费蓝海   1亿人口的越南,猪肉消费占比62%,年需求达5000万头。当国内养猪业陷入"内卷红海",牧原选择用技术输出叩开东南亚市场大门。与BAF的合作中,其不仅提供猪场设计、生物安全方案,更将AI饲喂系统、板下清粪机器人等20余项智能设备打包输出,欲打造"东南亚版智能养猪样板间"。   3.规避竞争的全球化突围   面对温氏、新希望等巨头的国内绞杀战,牧原选择"曲线救国"。通过技术服务模式(而非直接建厂),既降低了政策风险,又能以"轻资产"方式快速复制经验。数据显示,越南养殖成本较国内低30%,牧原若能占据10%市场份额,相当于再造半个国内业务规模。   行业人士分析,牧原出海或将重塑三大格局   1.技术标准的全球输出   牧原的"楼房养猪+AI防疫"组合拳,正在改写东南亚养殖规则。BAF引进的6层立体猪场,土地成本降低60%,生物安全等级提升3倍。这种"中国方案"若在东盟普及,或将催生新的国际养殖标准。   2.环保革命的加速推进   针对新希望此前在越南遭遇的环保争议,牧原祭出"循环经济"撒手锏:将猪粪转化为有机肥,废气处理达到ICU标准。其与BAF合作的粪污资源化项目,预计每年减少碳排放12万吨,为行业绿色转型提供范本。   3.产业链的重构博弈   牧原的技术输出,正在倒逼国际巨头加速布局。美国泰森食品已在越南追加5亿美元投资,而国内企业如正邦、天邦也悄然启动东南亚调研。这场"养猪版技术冷战",或将重构全球生猪产业链版图。   风险警示:新希望"折戟"越南,牧原如何避免重蹈覆辙?   值得警惕的是,先行者的教训历历在目。新希望曾因环保纠纷被迫终止越南项目,而牧原的"技术服务+本地化合作"模式虽降低了直接风险,但仍面临三重挑战:   -政策波动:越南近期收紧外资农业投资,技术合作审批周期延长   -文化冲突:当地农户对智能设备接受度不足,需重构培训体系   -供应链断层:核心设备依赖进口,本土化生产尚未启动   结语:从"养猪大国"到"养猪帝国",中国技术正在书写新传奇   牧原的越南棋局,绝非简单的市场扩张,而是中国养猪业从"汗水经济"向"智慧经济"转型的缩影。当楼房猪场在湄公河畔拔地而起,当AI算法开始指导越南农户养猪,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家企业的野心,更是中国农业技术走向全球的铿锵脚步。这场"越海之战",或将成为中国养殖业改写世界规则的起点。

全国肉类工业科技情报中心站 肉类工业杂志社 地址:中国湖北武汉市江岸区堤角前街15号
电话:027-82319036 82359099 82359199 传真 :82319036 备案号:鄂ICP备14000012号-1 技术支持: 捷讯技术 后台管理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231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