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济南海关统计,今年前11个月山东口岸进口猪肉3.5万吨,比去年同期(下同)增加2.1倍;价值5.2亿元人民币,增长2.6倍;进口平均价格为每千克15元,上涨14.4%。其中,11月份进口966.7吨,增加85.4%;价值1285万元,增长1.6倍;进口均价为每千克13.3元,上涨39.3%。
一、11月份山东口岸猪肉进口的主要特点
(一)进口量持续低位,进口均价环比下跌。今年以来,山东口岸猪肉月度进口量剧烈波动,4月份猛增至1万吨,月度进口量首次超过1万吨大关,5月份高位小幅回落,6月份进口量急剧下降,之后维持震荡走低态势,11月当月进口966.7吨,环比增加13.7%。同期,进口均价自7月份跌至每千克9.8元的低位后震荡回升,11月当月涨至每千克13.3元,环比下跌4.5%。
(二)加工贸易进口倍增,一般贸易进口占比逾四成。11月份,山东口岸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口猪肉500.1吨,增加3倍,占同期山东口岸猪肉进口总量(下同)的51.7%;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442.4吨,增加11.2%,占45.8%;以海关特殊监管方式进口24.2吨,去年同期无进口。
(三)欧盟为主要进口来源地且进口量倍增,自加拿大进口大幅减少。11月份,山东口岸自欧盟进口猪肉867.2吨,增加1.5倍,占89.7%;其中自丹麦进口349.5吨,去年同期无进口,自西班牙进口327.1吨,增长35.9%。同期,自加拿大进口99.4吨,减少20.4%,占10.3%。
(四)外商投资企业进口超五成,且增长迅猛。11月份,外商投资企业进口猪肉524.7吨,增加2.6倍,占同期山东口岸猪肉进口总量的54.3%;民营企业进口442吨,增加18.1%,占45.7%。
二、11月份山东口岸猪肉进口量持续低位运行的主要原因
(一)国内供应过剩抑制猪肉进口。今年由于国内整体消费需求不足,猪肉消费量大幅下降30%-40%。随着气温进一步降低,猪肉消费需求较前期有所增加,但由于前期养殖户货源充足,库存消化压力未消,目前国内生猪供应仍过剩10%。国内生猪市场持续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抑制猪肉进口。
(二)受海外生猪疫情影响,猪肉进口出现萎缩。今年以来,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疫情持续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德国、意大利、日本和韩国等国家蔓延,随着天气转冷,PED发病呈现增势。与此同时,欧洲也遭遇非洲猪瘟肆虐。为预防猪病毒进入国内市场,我国已提高进口美国生猪的质量检测标准,同时禁止自波兰、爱沙尼亚输入猪、野猪及其产品。受此影响,近期山东口岸自上述国家或地区进口猪肉大幅下降。
三、当前值得关注的问题和相关建议
(一)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下降,警惕猪价大落大起。农业部4000个生猪检测点生猪存栏信息监测情况显示,今年10月份国内能繁母猪存栏量降至4421万头,已连续10月出现下滑,且连续7个月低于农业部4800万头的警戒线,比去年同期下降11.3%,创近6年来的最低点。同时,截止10月份,国内生猪存栏量约4.4亿头,较去年同期下降6.5%。供给趋紧将推动未来国内市场猪肉价格上扬,需防止猪肉价格大落大起。
(二)美国进口猪肉检出瘦肉精,需进一步加强猪肉进口检验检疫。日前,国家质检总局公布,10月份共查获287批次不合格进境食品,其中两批次来自美国的猪肉被检出莱克多巴胺(瘦肉精)。继去年3月我国要求美国猪肉进口商提供经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的无瘦肉精残留的检测报告之后,今年8月13日我国又禁止从Tyson Food部分工厂、荷美尔部分工厂等六家美国肉类加工厂和六家冷库进口猪肉,以实施瘦肉精使用禁令。需进一步加强进口猪肉的检验检疫工作,谨防问题猪肉进入国内市场。
(三)国内猪肉生产成本偏高削弱市场竞争力。统计数据显示,美国育肥猪饲料转化率早在2004年已达到1.91:1,而我国饲料转化率目前仍高达3:1。生猪饲料60%为玉米,20%为豆粕,而豆粕成本占饲料总成本的五成。我国豆粕80%依赖进口,今年2月份以来,豆粕每吨上涨500-600元,进一步推高了国内猪肉生产成本。进口猪肉凭借低廉的价格和相近的品质,不断挤占国内猪肉市场。
为此建议:一是加强对国内猪肉市场供求关系及价格水平的监测预警,加强政策引导,调节和稳定国内猪肉市场供应,防止猪价大落大起;二是加强对猪肉制品安全问题的监管,加大对进口肉制品的检测力度,防止国外问题产品流入国内市场,保障食品和产业安全;三是加强对国内猪肉养殖企业金融和技术扶持,引导企业进行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饲养,提升国内猪肉产品的竞争优势。